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塞尔达 美国判了药明康德8年缓刑。 5月10日,美国国会发布了修改版《生物安全法案》,将《法案》所涉公司现有合同/产品的豁免权延伸至2032年1月1日。 不过,美国在关键时刻松手,绝非出于好意。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国外CXO目前还消化不掉中国CXO的体量,马上脱钩并不现实;修改法案是在等待中国以外的CXO产能扩充完成,而这仍需数年时间。 这意味着,尽管药明康德获得了缓冲机会,但对最终结局并无决定性改变。 2023年,药明康德海...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塞尔达
美国判了药明康德8年缓刑。
5月10日,美国国会发布了修改版《生物安全法案》,将《法案》所涉公司现有合同/产品的豁免权延伸至2032年1月1日。
不过,美国在关键时刻松手,绝非出于好意。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国外CXO目前还消化不掉中国CXO的体量,马上脱钩并不现实;修改法案是在等待中国以外的CXO产能扩充完成,而这仍需数年时间。
这意味着,尽管药明康德获得了缓冲机会,但对最终结局并无决定性改变。
2023年,药明康德海外收入占比由2021年的74.67%提升至81.73%,其中美国业务占比达64.78%。
伴随着禁令倒计时,药明康德不仅需要把重心慢慢迁移回国内,还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
是继续卷服务卷价格,还是彻底转型制药界“华为”,两条路都不好走。
“狼来了”
今年年初,美国参众两院多名议员共同提出了一项两党立法,旨在阻止外国对手窃取敏感的美国基因数据和个人健康信息。该议案将禁止所有由外国对手拥有或控制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商业运营威胁国家安全,不得通过联邦合同、拨款和贷款获得美国纳税人的资金。
议案提及,中国寻求在生物技术领域占据主导,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等公司与中国军方有关联,并存在数据安全风险;认为要阻止美国纳税人资金流向与中国军方有关系的外国对手生物技术公司,并防止美国纳税人购买外国对手的生物技术设备,以免美国人的基因组数据泄露。
该议案提出者之一、“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一直对华态度强硬。其曾在2023年要求调查福特汽车与宁德时代的合作、要求美国财政部落实对华投资审查政策,以及催促美国对中芯国际和华为进行全面的科技和金融制裁。
消息一出,“药明系”暴跌。药明康德A股封跌停板,港股收跌16.43%;药明生物收跌18.17%,盘中一度跌近30%;药明合联收跌20%。
当晚,药明康德发布《澄清公告》,试图安抚市场,坚称“药明康德的业务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的安全构成风险。”
但后续情况进一步严峻。
3月6日,这份被高度关注的《生物安全法案》获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投票通过。虽然议案内容有所修订,增加的内容包括,豁免在拟议立法生效前签订的现有合同,不过议案仍将药明康德列入“予以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
3月14日,美国BIO(生物技术创新组织)称将终止药明康德会员资格,其官网公开表示将采取若干措施以“重申该组织在国家安全方面的立场”。
值得注意的是,“药明系”并非今年才首次被传遭遇美国制裁。
2021年12月15日,药明康德午后突然大跌,消息面上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二十多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名单,其中包括一些涉及生物技术的公司。
2022年2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公布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核实清单”,药明生物位于无锡和上海的两家实体出现在清单中,致使“药明系”个股重挫。
随后有分析指出,“未经核实清单”与“实体清单”并不相同,“未经核实清单”相对较宽松,药明生物也回应称被列入“未经核实清单”对公司业务没有带来实质影响。
不过,“狼来了”喊多了,狼真的就来了。
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国会涉华议案数量快速上升,中美的竞争焦点已经席卷了从芯片技术到电动汽车在内的几乎所有领域。
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局势下,最近针对药明康德的法案恐怕不再是“狼来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8年“缓刑”
5月10日,美国国会发布修改版《生物安全法案》,将所涉公司现有合同/产品的豁免权延伸至2032年1月1日,即要求美国公司在2032年之前结束与《法案》所涉公司的合作。
这意味着药明康德获得8年缓冲期来调整业务结构。
“最新草案暂定以2032年作为脱钩最后期限令我们感到鼓舞,相信八年的期限能让药明系有时间实现软着陆。”摩根士丹利分析师Sean Wu和Daisy Cheng在发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
对于美国为何要在如此关键的时候留给药明康德一口气,市场有不同声音,既有分析称是药明系的游说工作起了作用,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国外CXO目前还消化不掉中国CXO的体量,脱钩无法马上进行。
某CRO公司负责研发的资深科学家认为,药明系的游说工作不会起太多作用,美国修改《法案》是在等待中国以外的CXO产能扩充完成,而这需要数年时间。
虽然豁免权延伸至8年后,给药明康德带来了缓冲机会,但对最终结局恐怕并无决定性改变。
这是因为,虽然在新法案生效前,只要药明康德与美国客户签订了合同,就不受影响继续执行,但美国客户在如此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是否还愿意继续和药明康德签署长期合同,仍然要打上问号。
事实上,在美国参议院通过法案前,不少美国药企就发声明称,药明康德对其具备重要性,但在参议院以“可能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危机”为由通过法案之后,这些药企都沉默了。
甚至还有着急唱反调的,如被美国能源部指控曾与药明康德合作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法案通过后立刻表示,与药明康德及其附属公司没有任何订单与合作。
这意味着,在美国的“国家安全”帽子下,这些美国企业尽管还是希望和药明康德有业务来往,但也只能无奈地闭嘴靠边站。
大和资本市场分析师表示,虽然法案推迟受到市场欢迎,因为这应该会有助于平稳过渡,但也表明限制措施正在向前推进——总体上对中国合同研发和制造公司不利。
这些担忧也在资本市场迅速反映。修订法案公布后,药明康德在港股一度飙升15%,但之后快速回吐涨幅。
转型决心
除了禁令倒计时,药明康德还在经历“后疫情”时期的阵痛。
2023年,受新冠商业化项目订单收入减少、对比基准高基数影响,药明康德收入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
去年,药明康德营收同比增长2.5%至403.41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收入同比增长25.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至96.07亿元。
往前看2022年,药明康德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71.84%和72.91%;往后看今年,药明康德关于2024年的业绩指引也较为谨慎,预计2024年营收达383亿元至405亿元,这一数据相比2023年增长区间为-5.06%至0.39%。
分地区来看,欧美地区的订单仍是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且海外业务增速快于国内。
2023年,药明康德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为261.3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同比增长42%;来自欧洲客户收入为47亿元,同比增长12%;来自中国客户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1%。海外收入占比由2021年的74.67%提升至81.73%,其中美国业务占比达64.78%。
短期来看,药明康德根本无法摆脱对海外业务的依赖,未来8年能否顺利熬过“后疫情”时期的阵痛,对于药明康德来说至关重要。
Bernstein中国制药和生物技术高级研究分析师Rebecca Liang表示乐观,认为8年时间足够在海外发展非美国业务,建立本地业务,打造可以缓解国家安全担忧的数据使用防火墙。“大部分下行风险可被化解。”
对于药明康德来说,最稳妥的策略可能还是壮大国内业务,毕竟华为的遭遇在前,“战略性撤退”是守住基本盘的唯一出路。
如果真的把业务重心从欧美搬回中国,药明康德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继续做创新药的“服务”角色。虽然这是药明康德的看家本领,但在国内不一定有走得顺。因为药明康德在面对美国客户时有价格优势,但国内价格更卷,使药明康德的优势大减。此外,药明康德就算同样能以价换量,“后疫情”时期的经营阵痛也只会更加强烈。
还有一个更有想象力的选择,就是从服务向创新转变,从制药界的富士康变成制药界的华为。
这种设想的逻辑在于,虽然药明康德常常拿来与富士康作比较,但两者还是有着本质不同。药明康德不仅做外包,还投资多家生物医药公司,甚至有独资或控股的企业,这些公司有自己的创新管线。
事实上,正是因为药明康德在创新上开始抬头,才使欧美国家开始无法容忍的。有美国议员就认为,美国药企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是威胁,中国生物科技快速追赶美国也是威胁。
继续啃老本,还是冲击制药界的“华为”,就看药明康德在剩余8年里的决心了。
参考资料:
财新《美国修订版生物技术法案草案可能为药明康德等中国药企提供喘息之机》
财新《美议案拟限制特定生物公司 药明系、华大系股价跳水》
财新《药明康德多肽业务贡献增量 2024年业绩指引趋谨慎》
智谷趋势《中国又一高科技领域的华为配资官网平台,要被美国逼出来了?》